爸媽會老


上周末快閃回台,感觸很多。 決定寫下來給自己作為提醒,也希望可以給未來遇到類似情況而覺得很煩的朋友,當作小小參考。 

朋友B說:「我想住家裡,之前我已經去澳洲兩年了」。不經回想自己,2012年去了名古屋半年就被男人拐走,2013年一整年都在政大地下室努力準時畢業跟考日本研究所,一心想跟男人在一起,2014年就來日本跟男人住了。已離家4年,未來也不知道什後時候會回台灣長期住…。 

我回台灣的頻率不算高也不算低(大概一年2次),今年因為開刀還有籌備明年宴客的事比較常回台灣,而有比較多見到家人的機會。雖然不想承認,但還是感覺地到爸媽身上有一些變化。

而這個變化,在爸爸身上或許更為明顯。 男女腦袋構造與心思想法本就不同,加上家裡所有女人都學法律,有的時候話題切換太快或邏輯連接太快,爸爸有一點跟不上是常態(有的時候其實是我爸在開車,全家安全都掌握在他手上,我們還要他聽我們講一些很需要腦袋的問題,真的對他很不公平。)

回想以前,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覺得很不耐煩,總是脫口而出「阿我們剛剛不是在說?」「現在不就正在討論這個問題?」等等的尖銳話語。 

我想,我在說這些話時,我似乎無意識地預設了一個前提,也就是「爸媽永遠不會老」。但以目前的科技來說,這個前提不可能實現。 

或許是因我跟妹妹在進入青春期後,都沒有機會跟老一輩的人談話(奶奶跟外公在我們出生前就過世了,爺爺得了失智症,奶奶在我們高中時走失了),才會有產生「爸媽永遠都不會/不該老」的幻想,而在爸媽有時展露出一點點的初老症狀時,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 

其實,仔細想想,這對爸媽是非常不公平的。 

正因為是自己的爸媽,才會有爸媽不會老的幻想,而能毫無忌憚得不尊重他們,對他們口出惡言(因為他們通常都不會罵我們,也不會說我們沒禮貌,畢竟,我們是他們教的)。如果不是自己爸媽而是他人,通常我們都會以和藹的態度對待。 

例如,之前去桂林時,有時候跟男人的爺爺講話,爺爺通常一開始都會問「吃飽了嗎?」但大概每講5分鐘後都會再問一次「吃飽了嗎?」這時我當然不會/不敢回「阿你剛剛不是問了?」一方面是我知道爺爺已經老了所以根本沒想說要這樣回。另一方面,就算我不耐煩,為了維持良好孫媳婦的形象,我當然也會繼續保持笑容。 

又例如拿昨天發生的事來說好了。昨天飛回日本時,我坐在飛機中間的四人一排的位子的最右邊,旁邊坐了三個來台旅遊準備飛回日本的奶奶。一上飛機時我就聽到他們在討論有沒有日籍的空服員,但日籍的空服員真的走過來時他們也一付不好意思問的樣子,我就想說稍微注意一下有沒有能幫上忙的。過了一會發現坐我旁邊的奶奶想把椅背調低但不會(應該是那個按鈕沒按到最底),所以我就趕快教了她,調完之後奶奶又說她們不會用小螢幕,可以教她嗎,她想看日本電影,所以我就又迅速地幫她瀏覽了電影清單,找到一個日本電影、插上耳機。隔壁的兩個老奶奶也依樣畫葫蘆,調低椅背,開了同一部日本電影看。後來又要填日本入境物品申報單,我們也4個人一格一格一起填。最後要下飛機時,奶奶們跟我說,謝謝我在整個旅程中照顧她們(她們說的日文原文是:ありがとうね、何から何まで),還說她們飛台灣時椅背不會調,小螢幕也不會操控,過了很不舒服的三個小時,沒想到回程時可以過的這麼舒適。對於不是家人的老奶奶,我對他們的感覺就是因為她們年紀大了所以理所當然不會,我幫他們是舉手之勞,我也開心,但如果今天是我爸或我媽,不會調椅背或不會用螢幕,我極有可能不耐煩地邊幫忙邊說「就是那個按鈕要按到最底阿!」「看電影?你就按那個按那個不就好了?」。

而倘若我說出這些不尊重他們的話,其實同時等於進行了「怎麼連這個都不會=你們老了」的批判,這樣絕對會傷到他們的心,而且對現狀也不會產生任何助益。

***

除了這些記憶、技術上的問題。有的時候父母的關心也會不小心惹惱我們,而這種時候,在以前,我也總是不假思索的大聲罵人。 

例如,上次開刀出院後我爹娘來日本照顧我,我媽煮菜,但因為家裡沒有那麼多可以放菜的盤子跟飯碗,所以我請男人去百元店買了3個盤子4個飯碗,男人買得很剛好,中餐時我們也用得很開心。下午我爸自己出去逛了一逛,買了一個茶壺(因為我家沒茶壺,我爸要泡茶),但我爸竟然又給我買了4個飯碗回來。我當下氣到不行,對我爸超大聲(大聲到連嗚咪都以為我爸是外面來的壞人,一直躲著我爸),說「剛剛黃靖涛不是已經買了,你幹嘛又買,這裡空間那麼小,你是要我放哪?」。阿我爹當然是說「反正未來會用到,不過4個小碗而已,怎麼會沒空間」「以後你有小孩就知道,都是要備用的」等等之類的。聽到他還狡辯(對,當下我怎麼聽都是狡辯)我當然更生氣,直回「這裡又不是你住,你又知道空間?我現在又還沒小孩!」,那我爸當然還是無限輪迴地解釋,我最後用如同用擴音器的音量落下一句「你還不承認你錯!!!」。但我爸當下當然也不覺得他錯,最後當然是沒結尾的收場。

現在想想,我爸初衷當然是好的,他只是想怕我們又有什麼情況又要用到碗,但正因為是我爸我才這麼大聲,我的粗言粗語,一定傷到我爸的心、傷到我跟我爸之間的感情了。如果今天是涛爸做這件事,我絕對會說「喔喔,謝謝,現在應該沒用,叫黃靖涛先找地方收著好了」。

這裡忽然想到之前一個外國朋友,因為我結婚而貼給我的文章,是一篇爸爸寫給要結婚的女兒的箴言。 裡面有一段提到,「當你們在爭吵時,妳只是在堅持妳的潛意識中的、不成文的『一個人該如何行動』的規則,然而,事實上妳的伴侶也是在做相同的事。」(這裡的伴侶,在我這篇,可以替換成家人,或愛妳的人) 

Remember also that when you’re arguing, you are simply standing up for your unconscious, unwritten rules about how people should behave, while your partner is doing the same for his or her rules.  

「下次,當妳拼了命要堅持妳的規則時,記得停下來、冷靜一下,問自己這個規則到底重要到什麼程度。這就是為什麼爭吵並不會帶來好處,因為如果妳贏了,妳還是輸了;如果平手,妳也是輸[因為在這兩種情況,你們之間的情感被磨損了];如果妳輸了,妳當然輸了。 

Next time, before you start defending one of your rules to the death, stop and ask just how important it is to you. Here’s why arguing doesn’t work – if you win, you lose. If you tie, you lose. And if you lose, you absolutely lose.  

這幾次回去漸漸領悟這些事時,我就會時常提醒自己爸媽會老,當我爸又忘了一些才剛剛說過的事時或無法理解我說的話時,我就會靜下心,用比較和藹(像是在對待外人)的態度回「這剛剛有說過呀!」、「爸人,你有聽懂我們剛在說的話嗎?」然後再慢慢跟我爸說一遍,或是繼續下一個話題。確實,這有的時候會需要精力、需要時間,但爸媽在我們小的時候,又何嘗不是這樣一遍遍花體力花時間回答我們的「一萬個為什麼」呢? 

我們長大了、成熟了,爸媽也老了。這個年紀的爸媽,需要的,不止是我們把他們當自己的爸媽,有的時候,其實也需要我們把他們當成一個必須尊敬的陌生人,給予他們該有的尊重、善意跟關懷。 

***

所有論文都應該要能以一句話表示其核心概念,我上面寫的,如果也要以一句話表示,應該就是「謹記,永遠不要傷害愛我們、我們也愛的人」。 

雖然現在寫這篇時想的主要是我爸,但我相信,有一天,我媽也是會老的。我很感謝我爸在我27歲時就讓我看清楚這些事情,希望在未來的30、40個年頭,雖然我無法一直在台灣,但我希望我跟我爸媽相處的每分每秒,都要堅守這個原則。 

June Wang

to... so that.... 人生在世,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0コメント

  • 1000 / 1000